Skip to content

最新健康資訊

禍從口入- 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存在的病原體,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其感染率較高。這種細菌主要寄生於胃壁的黏膜層,並能夠在酸性環境中生存。幽門螺旋菌的感染往往無明顯症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引發一系列胃部疾病,包括胃炎、胃潰瘍,甚至與某些類型的胃癌有關聯。在香港,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曾受到幽門螺旋菌的影響。

幽門螺旋菌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受污染的水源、唾液及未熟的食物。在亞洲,由於家庭和朋友之間共餐的習慣,這種感染的風險進一步增加。

預防幽門螺旋菌感染:

  1. 注意飲食衛生:

   – 確保飲用水的安全,避免飲用未經處理的水源。

   – 食用徹底煮熟的食物,特別是肉類和海鮮。

   – 避免生食或未經消毒的食物,特別是在不衛生的環境中。

  1.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 勤洗手,尤其是在用餐前和使用衛生間後。

   – 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杯子和食物,特別是在家庭成員中有幽門螺旋菌感染的情況下。

  1. 保持環境衛生:

   – 確保廚房和餐具的清潔,定期消毒廚具。

   – 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避免蟲害和其他污染源。

  1. 定期健康檢查:

   – 對有消化不良、胃痛或胃潰瘍病史的人,定期進行幽門螺旋菌檢測。

   – 及早發現感染並進行治療,能有效減少傳播風險。

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重要的預防措施。

 

 

Reference:

  1. helicobacter-pylori-mandarin-2021.pdf
  2. 中大公布全球首個幽門螺旋菌流行病學大型分析 揭全球44億人感染 亞洲包括香港逾半人口為帶菌者 – Press Releases – News –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