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健康資訊

甚麼是壓力?

「我很大壓力。」、「壓力令我透唔到氣。」究竟壓力是什麼?壓力是甚麼感覺,大家應該意會得到,但要清楚壓力的定義卻不容易。壓力通常受外在因素影響,列如:一些轉變、困難或挑戰,我們便會感到壓力存在。 然而,壓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反應。

為甚麼壓力會影響我的身體?

你有試過突如其來的身體毛病,例如疲倦、頭痛或胃部不適。雖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很多,但當我們感到壓力時,往往都會伴隨這些徵狀。我們經常會難以入睡或沒胃口,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睡眠不足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這會反過來使我們在情緒上感到更加難受。當我們感到焦慮時,皮質醇和腎上腺素的荷爾蒙便會上升。 如果你經常感到壓力,那麼你可能會大量地產生這些荷爾蒙,這樣會使你身體不適,長遠會影響你的健康。

 

我可以如何處理壓力?

紓緩壓力有很多方法。但是每個人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也有不同的方法處理。只要你覺得舒服便可以。

1.辨別令你感到壓力的事情

找出壓力的來源,可以幫助你預備情況的發並思考解決方法,做好準備也會有幫助。你可以花點時間去思考令你感到壓力的事件和當日的感受。

2.好好編排你的時間

對時間的安排進行一些調整,例如:找出一天中你最有行動力的時段,並在該時候進行最需要精神和集中力的重要工作。列出你需要做的事情。按重要性順序排序,並嘗試先集中於最緊急的事件。亦都定立休息時間,慢慢來。

3.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事情

人生總有事情,你不能控制又或者是令你感到無能為力。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事情是困難的。但可能會有助你把時間和精力集中起來處理其他事情,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資料:

Mind HK (2023) .什麼是壓力, https://www.mind.org.hk/zh-hant/mental-health-a-to-z/%E5%A3%93%E5%8A%9B/%E7%94%9A%E9%BA%BC%E6%98%AF%E5%A3%93%E5%8A%9B%EF%BC%9F/

Mind HK (2023) . 我可以如何處理壓力?https://www.mind.org.hk/zh-hant/mental-health-a-to-z/%e5%a3%93%e5%8a%9b/%e6%88%91%e5%8f%af%e4%bb%a5%e5%a6%82%e4%bd%95%e8%99%95%e7%90%86%e5%a3%93%e5%8a%9b%ef%bc%9f/

 

Read More »

健康資訊 – 第二人生

當人生邁向老年時,我們都會經歷退休這個階段。每個人選擇退休的年齡都不一樣。曾經遇上一些會員特意安排提早退休,主要原因是退休後才有時間進行不同的活動。有些會員則退休後,反而想重回職場,找些兼職去做。畢竟大部分人讀書後,都會花上數十年時間工作,面對退休後的身分轉變,未必每個人都能夠立刻適應。所以不少退休人士可能會覺得退休後不知道這麼多的時間可以做些甚麼,以致有尋找工作的念頭,用工作去消磨時間。

有學術團體在2022年透過電話篩查研究,發現受訪的長者,每三名長者就有一名正面對心理健康危機。長者較容易說出生理上的不適,但往往在心理上的不適較難說出口。「退休」正所謂是第二人生,但這個身分轉變每位長者適應的步伐都有所不同。以下提供一些小建議,讓退休人士可以更享受第二人生的時間。

 好好善用退休後的時間
退休前可以先計劃有沒有一些一直想嘗試的活動或學習新的技能,當第二人生開始時便可以去做。利用空餘時間嘗試更多不同的活動,發掘自己的興趣。除了參加不同的班組或活動外,長者也可以透過參與成為義工,發揮個人所長。

 維持健康生活
當然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會更容易患上不同的疾病。其中一些慢性疾病與我們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所以保持良好的飲食及建立運動習慣是十分重要。

 保持社交生活
有更多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處。另外參與活動、興趣班或運動時,可能會有素未謀面的參與者,亦是一個擴闊社交圈子的好機會,與他們建立關係。社交關係是保持我們情緒健康重要的一環。

研究顯示藝術活動對長者的身心健康會帶來正面影響。各位退休人士不妨花一點時間想一想有沒有一些感興趣的新嘗試,發掘更多社區上的資源及自身的興趣,維持一個身心健康的退休生活。如有興趣了解更多,大家可以留意我們有關心靈或「退休」的班組,我們東區康健站常與你(我)同行。

 

 

參考資料

Jockey Club JoyAge. (2020, December 18). 了解長者抑鬱. https://jcjoyage.hk/elderly_depression/
黄美彰. (n.d.). 老年抑鬱症. 精神健康學院. https://www3.ha.org.hk/cph/imh/mhi/article_02_02_03_chi.asp
活出安康樂耆年 -長者精神健康手冊. (2020). 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 https://www.elderly.gov.hk/tc_chi/education_and_media_resources/files/mental_health/mental_health_W3C%20version.pdf

Read More »

夏日吃水果,小心糖分陷阱

夏天是吃水果的好季節,但千萬不要忽略水果所含的糖分。過量的糖分攝取會增加體重及對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在選擇水果時需要注意糖分含量。

其中一些低糖水果的選擇包括莓果類水果(如藍莓、草莓)、奇異果、牛油果等。這些水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和纖維泰,而糖分含量較低。

此外,飲食的分量也很重要。一般來說,每天攝取2-3份水果是健康的建議量。一份水果的大小可以參考一個網球的大小。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除了關注糖分含量,還要注意升糖指數 (GI)。很多水果的糖分其實並不高,但其升糖指數很高。例如: 西瓜、木瓜、哈密瓜、蜜瓜、菠蘿等,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高升糖指數的水果會使血糖迅速上升。

總括來說,選擇低糖水果和控制飲食的分量是保持健康的關鍵。在夏天享用水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保持平衡的飲食和適度的運動。

Read More »

預防中暑

什麼是中暑?

人在酷熱的環境裡體溫上升,體內的溫度調節系統便會自動增加排汗及呼吸頻率去令體溫下降;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特別香港的夏天十分炎熱及潮濕,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等情況。

熱衰竭的徵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當體溫升至攝氏四十一度或以上時,患者更會出現全身痙攣或昏迷等現象,稱為中暑。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

誰人較易中暑?

嬰兒及小童、長者、孕婦、長期病如心臟病或高血壓患者、戶外/體力勞動者和過胖人士均較易中暑。

預防措

留意天文台發出的天氣警告
穿着淺色、鬆身和通爽的衣物,以減少身體吸熱,並方便排汗及散熱
飲用適量含電解質飲料或果汁,補充身體水分
避免喝含咖啡因(例如:茶或咖啡)或酒精的飲品,因這些飲品會加速身體水分透過泌尿系統流失
盡可能避免在酷熱及潮濕的環境下長時間進行劇烈運動
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後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在室內活動時,應儘量打開窗戶及以風扇或空氣調節系統保持室內通爽涼快
如必須在炎熱環境下工作,儘可能在工作地點加設遮蔭,配以循序漸進的工作速度,並於定時在涼快處休息,讓體力回復
不應留在停泊的汽車內
進行活動時若感不適,應立刻停止,並儘快求診

 

參考資料

衛生署 衛生防護中心. (2023, May 15).  夏日炎炎慎防中暑 Retrieved May 24, 2023, from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90064.html

Read More »

失眠的迷思與尋解之路

長夜漫漫,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於晚上有覺好眠。但現今都市人精神壓力大,睡眠習慣亦有機會被繁忙的生活打亂,從而引致睡眠困難的情況,嚴重者更有機會形成失眠。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定義,失眠症狀包括「入睡困難」、「維持睡眠困難」等,而如果以上症狀於近三個月內每星期至少發生三晚的話,即代表患有失眠。失眠患者除了夜間受失眠所困外,日間的生活表現亦會受到負面影響,如感覺疲勞、欠缺精力等。

如您本身患有三高或痛症的話,亦有機會與失眠形成互為因果的影響。例如失眠後會因為疲勞而導致血壓較高,又或是對病情感到焦慮而引起失眠,所以各位讀者務必多加留意這些身體狀況。

好眠小貼士

 

保持身心健康

除了日常多做運動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外,尋找合適自己的減壓活動,對於良好 的睡眠質素亦尤其重要。當你對睡眠狀況感到擔憂時,可以進行簡單的呼吸練 習、又或透過「肌肉鬆弛法」等方法令自己冷靜下來。如有時候出現短暫的失眠情況亦不必過份緊張,有許多原因會令短暫的失眠情況出現,亦屬人之常情,以平常心面對可有效防止失眠狀況進一步惡化。

 

為好眠做準備

通過上述的解釋,相信大家已了解到上床睡覺與熟睡未 必有必然的關係,所有在此建議大家可多做一些睡前的 準備,以培養睡眠的感覺。例如留意睡前飽肚感和避免 太夜攝取咖啡因,亦可配合睡前的放鬆活動,如低強度 的伸展運動或用暖水浸腳以達到放鬆的效果。當然亦需 留意一下外在因素,如房間的環境和溫度等。

 

 

 

Referenc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2021)。漸進式肌肉鬆弛練習。撮自:

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tc_chi/relaxation/relaxation.html

Read More »

預防骨質疏鬆症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越來越普遍

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在2020年進行的統計,香港50歲以上人口患有骨質疏鬆機率達37%,約有一半更年期後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隨著人口老化,到2036年≥65歲達31.1%,到時骨質疏鬆的病例會更加多。

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的症狀,大多數發現時已經是骨折後,而且後果嚴重,包括無法獨立行走,在生活中需要協助,嚴重影響生活質素, 可謂是隱型殺手,所以及早接受篩查和預防是處理骨質疏鬆症最有效的方法。

除了攝取足夠鈣質外,定期進行負重帶氧運動能強化骨骼, 改善骨質密度,負重能透過地心吸力刺激骨骼,加速鈣質吸收和骨骼生長,建議進行低撞擊運動如急步行,跳健康舞等,避免高撞擊運動如跳繩,減低關節負荷。

建議定期進行負重帶氧運動,一星期進行3次以上,每次最少30分鐘,一星期累積150分鐘,運動時身體會有輕微出汗,心跳加速和少許辛苦感覺;另外建議運動在室外進行,增加吸收維他命D,協助鈣質吸收。

如果本身沒有運動習慣或因工作繁忙而無法定期到公園或室外進行運動,建議可以掃描以下QR code,在家跟隨影片進行運動。

 

 

參考資料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 2020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

 

Read More »

新冠疫情後的「勤勉有所得,戲謔無所益」- 兒童身心健康

常言道,「勤勉有所得,戲謔無所益」。小孩子在求學時期應專注學業,才能在學術上有一番成就。隨著社會的轉變,小朋友更要學習不同興趣,務求擁有「十八般武藝」。有家長或會認為讓小孩玩耍、嬉戲是浪費時間,對孩子的未來毫無意義,但事實如此嗎?

根據數據,過去20年期間,確診二型糖尿病的兒童人數以倍數上升(1997-2007年共198名,2008-2017年共391名)。經過新冠疫情後,被判斷為過重及肥胖的學童更有顯著的增幅。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有更多確診二型糖尿病或有身體健康問題的學童。

疫情爆發及一系列防疫抗疫措施除了引致兒童生理健康問題外,亦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社交行為(如生活及睡眠習慣、運動習慣等),繼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影響,當中包括出現情緒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症狀。一個2022年的香港研究指出,接近5成的學童認為新冠疫情對他們沒有影響,可見學童或已經習慣了處於自我隔離狀態,並不需要與同輩相處和社交需要。如再沒有適當的介入及著手處理,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兒童將日漸增加。

香港中文大學發表的「2018香港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中提及香港兒童及青少年在「肥胖」指標評級為D-,代表超重或肥胖情況嚴重;而「健康體適能」的評分為D,表現遜於大多數亞洲國家及地區。在另一份本地研究指出,經新冠疫情洗禮後,兒童對於運動的態度及看法也有負面的影響。例如:「於未來兩星期,想更努力地做運動」負增長0.08分、「對做運動持正面看法」減少0.22分、「於未來兩星期,認為每天進行60分鐘運動是可達到的」負增長0.18分,「運動讓我更健康」減少0.96分。可知道香港學童對於運動及對運動的態度及看法本身不太好,經此一疫,差上更差。

 

戲無益?

世界衛生組織及衛生署分別指出體能活動除了對學童的腦部神經生長、腦部血管生長和血液流動有好處外,亦對他們的集中能力、規劃能力、執行功能、自信心、反應時間、課堂行為、學習能力、考試分數及學業成績帶來正面影響。研究指出活躍的青少年於數學或英文科獲得『A』的比率較不活躍的同輩高20%。

體能活動不單單指有系統和重複性的身體活動 –「運動」,亦指非運動性體能活動,例如兒童之間的追逐遊戲、嬉戲。在遊戲、嬉戲時,兒童能體驗「跑動、跳躍、投擲、遊戲玩耍」,正是專家所提倡的多元化運動類型(另有踩單車、游泳),整體提升小朋友的身體發展,而非專注單一運動項目訓練。嬉戲除了可滿足多元運動類型,改善生理健康外,過程中亦可以學懂與人相處、溝通等社會化過程,是書本未能完全教曉的事。

總括而言,不論在生心理方面,香港學童需要大大的支持。不過,這不能靠學童自身,而是需要身邊的人、社區的設施、學校的教育等多方面推動。

 

下列是一些家長及照顧者可做的事,引導孩子增加體能活動:

靈活調節對學童的學術要求,分為學習和遊戲模式,重新建立社交聯繫和朋輩關係;

幫助孩子選擇合乎他們興趣和發展需要的學校或社區體能活動項目;

安排戶外活動和多帶孩子到公園或沙灘玩耍,尤其是在周末和假日時;

鼓勵孩子嘗試各種動態遊戲、參與組織性運動,及建立步行的習慣;

與他們一起参加課外體能活動;

作為孩子的榜樣多做運動;

送一些可促進體能活動的玩具或禮物,例如球、球拍或跳繩,並與他們一起玩;

有節限地看電視、玩電子/電腦遊戲和上網。

最後,您,今日讓小孩放下書本,盡情玩耍了嗎?

(*以上有部分資料採用了非研究本身字眼,如有差異,請以文獻的原版本為準)

 

 

主要參考

Hot Talks in Paediatrices and Child Helath –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nutritional support of children in the post-COVID era by The Hong Kong Paediatric Society, Prof. Albert LEE & Dr. Lobo LOUIE. 16th February, 2023

 

參考資料

Department of Health, HKSARG. (2017). Fighting Obesity: Let Children Sleep More. 

https://www.change4health.gov.hk/en/whats_new/ncd_watch/index_id_43.html

 

Department of Health, HKSARG. (2018). Active […]

Read More »
Skip to content